在日本,雇用终止受到严格的劳动法保护。与一些其他国家不同,雇主在解雇员工,尤其是正式全职员工时,面临重大法律障碍。法律框架强调“解雇应作为最后手段”,必须基于客观合理的理由和适当的程序,否则可能被视为“滥用权利”,因此无效。
应对日本劳动法的复杂性需要细心注意,从明确终止理由到遵守特定的通知期限和程序步骤。未能遵守可能导致昂贵的法律争议,包括要求恢复职位、追讨欠薪和赔偿金。理解法律要求对于在日本运营的雇主至关重要。
通知期限要求
根据日本劳动法,雇主在终止员工合同前通常必须提前通知。最低通知期限取决于员工的连续服务时间。
| 连续服务时间 | 最低通知期限 |
|---|---|
| 少于14天 | 无需通知 |
| 14天至不到3个月 | 最少3天通知 |
| 3个月至不到1年 | 最少30天通知 |
| 1年以上 | 最少30天通知 |
或者,雇主可以用平均工资支付通知期内的工资,作为“支付代通知金”。对于30天的通知期,代通知金通常为员工平均日工资的30天。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,例如因不可抗力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,或员工因自身过错被解雇,但前提是雇主获得劳动基准监察署的批准。
离职补偿金
与通知期不同,日本没有普遍的法定要求雇主在终止时支付离职补偿金。然而,离职补偿金是非常常见的做法,通常在公司规章、集体谈判协议或个人雇佣合同中规定。
如果提供离职补偿金,其计算方法通常在公司规章或协议中定义。影响金额的常见因素包括:
- 连续服务年限
- 终止时的基本工资
- 终止原因(如自愿辞职、公司裁员、退休)
许多公司采用一种公式,即将员工的基本工资乘以随着服务年限增加的系数。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法律强制要求,但如果公司规章或协议规定了离职补偿金,则成为雇主必须履行的合同义务。
解雇理由
日本法律区分有因解雇(纪律解雇)和无因解雇(普通解雇,包括裁员)。有效解雇的法律门槛很高。
- 有因解雇(纪律解雇): 仅适用于员工严重不当行为,如严重违反公司规章、犯罪行为或重大疏忽。理由必须在公司规章中明确规定,且员工的行为必须严重到足以解雇的程度。即使有因,解雇也不得被视为“滥用权利”,须考虑所有情况。
- 无因解雇(普通解雇): 包括绩效问题、裁员(裁员)或其他非纪律原因。对于绩效相关的解雇,雇主必须证明已发出明确警告、提供改善机会和支持,且绩效未改善。对于裁员,法院通常要求雇主证明:
- 有真实的业务必要性进行裁员。
- 已采取避免裁员的措施(如减少加班、征求自愿退休)。
- 采用公平客观的标准选择被解雇的员工。
- 遵循适当程序,包括与员工或工会协商。
在所有情况下,解雇理由必须客观合理、社会可接受。
合法终止的程序要求
除了拥有有效理由和提前通知(或支付代通知金)外,雇主还必须遵循特定程序,以确保解雇合法。
- 明确沟通: 雇主必须清楚地向员工说明解雇原因。
- 文件记录: 保留支持解雇理由的详细文件,包括绩效评估、警告信、不当行为记录以及支持员工或避免裁员的努力证据。
- 提供解释机会: 对于纪律问题,通常应给予员工解释其行为的机会。
- 协商: 虽然法律未必总要求,但强烈建议与员工(必要时包括工会或员工代表)协商,特别是在裁员或绩效问题的情况下。
- 出具证明: 根据员工请求,雇主必须出具雇佣证明,详细说明雇佣期限、职位和工资。如员工被解雇,还可以请求说明解雇原因的证明,除非理由属于特定例外。
未遵循适当程序,即使解雇理由合理,也可能导致解雇无效。
员工保护与不当解雇
日本劳动法对不公平解雇提供强有力的保护。劳动合同法第16条规定:“如果解雇在客观上不合理,且在一般社会观念中不适当,则视为滥用权利,解雇无效。”这一原则赋予法院广泛的裁量权审查解雇的有效性。
如果法院认定解雇为滥用权利(即不当解雇),则从一开始解雇即被视为无效。员工在法律上仍视为已被雇用。雇主可能被判令:
- 恢复员工职位。
- 支付从无效解雇之日起至恢复之日的全部工资。
- 赔偿损失。
导致不当解雇索赔的常见陷阱包括:理由不足、缺乏明确警告或改善机会(绩效问题)、不公平的选择标准(裁员)以及未遵循适当程序。雇主在解雇时必须谨慎,确保有充分的、书面记录的理由,并严格遵守法律要求和公平程序。
通过我们的雇主记录服务,在日本招募顶尖人才。
请与我们的 EOR 专家预约通话,了解我们在 日本 如何帮助您。







预约与我们的 EOR 专家通话,以了解我们如何在 日本 为您提供帮助。
受到全球超过1000家公司的信赖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