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,员工休假权益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。了解各种假期的法定要求,从年假到病假和产假,对于合规运营和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至关重要。雇主必须遵守国家法规,同时也要关注省级或市级可能存在的差异,这些差异有时会提供更为宽松的福利。
确保假期政策的准确执行需要对资格条件、假期时长、支付计算和程序要求等细节进行细致关注。本指南概述了中国员工享有的主要假期类型,帮助雇主了解2025年的相关责任。
年假
中国员工根据累计工作年限享有带薪年假。这一权益是法定权利,适用于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。
最低年假权益如下:
- 5天,适用于累计工作满1年但少于10年的员工。
- 10天,适用于累计工作满10年但少于20年的员工。
- 15天,适用于累计工作满20年及以上的员工。
这些是最低权益,雇主可以提供更为宽松的假期政策。年假一般由雇主根据员工的请求和企业的运营需要安排。未使用的前一年年假通常可以结转或补偿,具体取决于公司政策和地方法规。
公共假期
中国全年有多个国家法定公共假期。2025年,预计官方公共假期包括:
| 假期 | 典型日期(2025年) | 持续天数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---|
| 元旦 | 1月1日 | 1天 | |
| 春节(中国新年) | 1月下旬/2月上旬 | 7天 | 包含周末调休/调节假日 |
| 清明节 | 4月上旬 | 1天 | 常与周末调休延长 |
| 劳动节 | 5月1日 | 1天 | 常与周末调休延长 |
| 端午节 | 5月下旬/6月上旬 | 1天 | 常与周末调休延长 |
| 中秋节 | 9月中旬 | 1天 | 常与周末调休延长 |
| 国庆节 | 10月1日至7日 | 7天 | 包含周末调休/调节假日 |
注:具体节假日的周末调休和调节假日(如在周末上班以形成较长假期)由国务院每年官方公布。
员工在这些法定公共假期享有带薪休假权利。如员工在公共假期(如元旦、春节、劳动节、国庆节)工作,必须获得至少正常工资的300%支付,且不得给予补休。如果员工在调休的周末工作,且该周末被调为工作日,则有权获得补休或按正常工资的200%支付(若无法安排补休)。
病假
员工因疾病或伤害无法工作时,有权享受病假。病假工资按员工正常工资的百分比计算,且与其在当前雇主的服务年限和病假持续时间(称为“医疗期”)相关。
医疗期是员工有权获得病假工资的最大期限。该期限根据员工与雇主的累计工作年限不同而变化:
| 累计工作年限 | 最大医疗期 |
|---|---|
| 少于10年 | 3至18个月 |
| 10年及以上 | 18至24个月 |
注:具体期限在上述范围内的具体数值,依据员工的累计工作年限和当前服务时间,按照复杂的公式确定。
在医疗期内,病假工资通常按员工正常工资的60%至100%计算,具体比例受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公司政策影响。随着医疗期的延长,支付比例可能会降低。雇主一般应支付不少于当地最低工资80%的病假工资。
产假
中国的产假主要包括产假、陪产假和收养假。
产假
国家标准产假为98天,其中产前休假15天。难产或多胎的情况下,产假会相应延长。许多省市已大幅延长基本产假,常增加30至60天甚至更长,总产假期可达128至158天,部分地区更长。
产假工资由社会保险的生育保险基金支付,前提是雇主和员工已缴纳相关保险。支付金额通常基于员工上一年度的平均月工资,受当地法规设定的上限和下限限制。如果雇主未参加生育保险或基金支付低于员工平均工资,雇主可能需要补足差额或全部支付,具体由地方规定决定。
陪产假
陪产假也是法定权益,但其时长远短于产假。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标准,但大多数省市给予7至15天的陪产假,具体天数因地区而异。陪产假通常由雇主按员工正常工资支付。
收养假
收养子女的员工也享有收养假。假期时长因地区不同而异,通常比产假短,常为15至30天。具体权益和支付方式由地方法规规定。
其他假期类型
除主要类别外,中国员工还可能享有其他类型的假期,具体依据国家法律、地方规定和公司政策。
- 婚假:员工结婚时通常享有带薪婚假。国家标准为3天,但许多省市提供延长婚假,有时可达10天甚至30天,特别是晚婚(尽管“晚婚”概念在政策上逐渐淡化)。
- 丧假:员工在直系亲属(配偶、父母、子女)去世时,通常享有带薪丧假,标准为1至3天。
- 工伤假:遭受工伤或职业病的员工,在治疗和康复期间有权享受带薪假期。此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,与普通病假不同。
- 学习假/休假:这类假期在中国一般不属于法定权益,但可能由雇主作为福利或培训要求提供。权益和工资由雇主内部政策决定。
通过我们的雇主记录服务,在中国招募顶尖人才。
请与我们的 EOR 专家预约通话,了解我们在 中国 如何帮助您。







预约与我们的 EOR 专家通话,以了解我们如何在 中国 为您提供帮助。
受到全球超过1000家公司的信赖。



